我市全面推进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

  • 发布时间:2025-09-12
  • 来源:秦皇岛日报
  • 浏览: 5

本报讯(记者孙雪梅)“我志愿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9月6日,海港区145名新教师庄严宣誓,铿锵而坚定的声音在海港区教师发展中心培训会场回荡。这场充满仪式感的入职培训,正式拉开了他们教育生涯的序幕。

目前,我市共有33800名基础教育专任教师奋战在教育教学一线,并逐步形成由燕赵名师2人、特级教师58人、省骨干教师185人、市中小学骨干教师1640人、县级骨干教师3760人组成的骨干教师梯队,犹如一支训练有素的“教育舰队”,在教育的海洋中破浪前行。

我市建立了“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五位一体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在教师节期间,一批批优秀教师典型被广泛宣传,实现了“校校有典型、市县有榜样”的良好氛围。师德考核将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关爱学生作为主要内容,同时设立举报电话和邮箱,接受社会监督,对师德失范行为实行“零容忍”。

针对城乡师资配置差异,我市科学制订并实施年度教师招聘计划,通过公开招聘、“特岗计划”、公费师范生培养等多渠道补充师资,并优先向乡村学校倾斜。大力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公办学校优秀校长、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创新方式方法,借助“互联网+教育”开展“双师”课堂和走教工作,有效缓解乡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同时,市教育局组织全市1640名骨干教师开展为期三年的“牵手乡村教育”送教下乡活动,显著提升了乡村学校教学水平,努力让乡村教师“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

“从备课重构、深度学习课堂打造、教师角色转型……我们教师培训任重道远,教师们仍在不断学习。”海港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室副主任田雅秀说。

如今,我市已形成国家、省、市、县、校五级联动的教师培训体系,自2012年至今,市级财政支持教师培训经费达2419万元。培训内容涵盖学科骨干教师培养、卓越校长培养、教研员能力提升等多个领域。特别是名师工作室建设成效显著,全市2个国家级、2个省级、30个市级和129个县区级名师工作室,带动了3000余名研修学员专业成长。十年来,市财政共支持工作室建设经费478万元,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我市不仅注重教师专业成长,更关注教师待遇保障。严格落实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政策,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和乡镇工作补贴制度,完善教师荣誉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工作热情。同时,我市深入推进教师评价改革,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并注重向一线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倾斜。通过落实《秦皇岛市社会事务进校园准入标准》,切实减轻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让教师能够潜心教书、静心育人。

教育的热土正孕育着新的希望。我市持续以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教师激励机制、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强化教师队伍管理,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