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总体情况

近年来,按照我市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定位和特殊资源禀赋,在农业发展上,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打造特色农业强市为目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市初步形成了粮油、蔬菜、食用菌、板栗、水果、中药材、畜禽、水产、毛皮、休闲农业等10个特色农业产业,以及集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社会化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粮油产业: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94.5万亩、总产量77.87万吨。在保障主粮种植基础上,重点发展甘薯、马铃薯等特色作物,甘薯面积16.9万亩、马铃薯10万亩。卢龙县被评为“中国甘薯之乡”、河北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卢龙粉丝”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卢龙甘薯”是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河北省区域公用品牌;对接国家甘薯产业体系,卢龙县每年举办中国甘薯产业发展大会,有效提升卢龙甘薯影响力;依托清喜农业、秋丰薯业、高成食品等企业建设了三个绿色高效千亩甘薯示范基地;主要加工企业中薯集团,甘薯年加工能力10万吨,年产淀粉2万吨、粉条1万吨。昌黎县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春季马铃薯生产基地和商品薯集散地,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昌黎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近10万亩,年产16万吨左右,产值约2.3亿元,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调整,普遍推广上茬马铃薯,下茬尖椒或甘蓝、菜花为主的种植方式,实现“双种双收”的高效模式。

蔬菜产业:全市蔬菜面积56万亩,总产量256.6万吨,产值达到62.5亿元,其中设施蔬菜14.2万亩、占总面积26%,是京津地区重要的绿色有机蔬菜供应基地。昌黎县、卢龙县、抚宁区以瓜果类蔬菜生产为主,青龙县以食用菌生产为主,山海关、海港区、北戴河三个区主要生产速生叶菜。昌黎马芳营旱黄瓜、刘李庄草莓,抚宁茶棚番茄、生姜,卢龙越夏硬果番茄,青龙花菇、木耳,山海关生菜、五色韭,被国家和河北省评为地方特色蔬菜品种、名优农产品、省级、国家级金奖。北戴河集发蔬菜成为中国驰名商标。昌黎嘉诚、抚宁茶棚西红柿等5家荣获河北省著名商标。昌黎县是全国570个蔬菜生产产能大县之一,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蔬菜生产大县”荣誉称号,嘉诚集团批发市场是国家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华北地区最大的蔬菜交易基地,日均吞吐蔬菜1.6万吨,2023年市场交易额达110亿元;昌黎新集成为河北省首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昌黎旱黄瓜被评为河北省区域公用品牌,种植面积达4.7万亩、年产量达42万吨、产值11.8亿元。嘉诚实业集团作为旱黄瓜核心产区,投资建成旱黄瓜种植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

食用菌产业:总产量3.59万吨。主要集中在青龙、昌黎,以河北丰科、扶农菌业、木兰菌业、夏都菌业为龙头,重点发展香菇、蟹味菇、白玉菇、杏鲍菇、黑木耳等品种,推动了食用菌生态化、多元化发展。青龙县食用菌产业以木兰菌业、扶农菌业为龙头,覆盖12个乡镇、专业合作社43个,注册“龙菇”“益朋”“晓松”“老菇匠”等商标,带动食用菌面积5500亩,年产量1.75万吨。木兰菌业公司年产香菇菇脆500吨、菇酱1000万瓶、罐头200万瓶,实现年销售额8000万元,大大延伸食用菌产业链条,推进香菇产业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河北丰科公司是秦皇岛珍稀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荣获“河北省十佳食用菌知名品牌”“抗疫保供优秀蔬菜基地”称号等;丰科公司自主研发蟹味菇B-5B-7和白玉菇W-3为中国唯一种源,并在世界菌种中心保藏,白玉菇、蟹味菇年产量1.37万吨、销售额1.15亿元,产品销往澳大利亚、日本、欧盟、美国等10个国家、地区。

板栗产业:全市板栗种植面积122万亩,居全省第二位,板栗产量7.4万吨,拥有板栗加工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1家和河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家,以百峰贸易有限公司、燕山板栗公司和双合盛生态农产品公司等企业为主体,年加工量超过2万吨。板栗产品销售国内32个省市,出口日、韩、东南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1万吨。农户开设板栗淘宝店370多家,直播带货150多家,以经营板栗为主的合作社1000余家。“青龙县连续四年举办了“秦皇岛板栗产业发展大会”,注册“青龙板栗”区域公用品牌,与上海盒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成为全国首家以板栗为主要供应产品的“盒马县”。青龙板栗”成功列入河北省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名录,近年来通过授权20家企业,健全品牌综合发展体系。2023年在人民日报社人民网一号演播大厅举办“美‘栗’生活满意青龙—中国•青龙板栗暨青龙农产品”推介会,“青龙冰栗”作为主推品牌,有力提升板栗及特色产品影响力。

水果产业:水果总面积53万亩,主要品种有苹果、葡萄、大樱桃、桃、梨。苹果面积27万亩,占全省的14.1%,居全省第二,产量39.5万吨。推进“燕坤”“启鲜记”“幽冀圣果”等优质苹果品牌进京宣传推介力度,抢占北京市场。“燕坤”苹果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在河北省山地苹果鉴评及品牌推介活动中,青龙红富士和王林苹果2个产品获得“苹果王”殊荣。葡萄面积5万亩,产量12.8万吨。昌黎县是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碣石山产区是河北省首家认证的葡萄酒产区,素有“东方波尔多”美称。昌黎十里铺乡建成葡萄小镇,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卢龙鲍子沟村为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市拥有中粮华夏、贵州茅台、金士、朗格斯等葡萄酒加工企业30余家,葡萄酒年加工能力14万吨,先后涌现出“华夏长城”“茅台”“朗格斯”“地王”等国内外知名品牌。葡萄产业已形成集种植、采摘、葡萄酒酿造、物流集散、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实现年产值55亿元。大樱桃面积4万亩,产量3万吨。主要种植区域为山海关区、海港区。山海关是“中国大樱桃之乡”,连续举办17届大樱桃节,“山海关大樱桃”是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授予河北省优质产品,被评为“河北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大樱桃加工企业4家、专业合作社36家(其中国家级1家),产业协会1家。已形成观光采摘、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产品加工等新型农业业态,年吸引游客40万人次,旅游收入近8千万元。

中药材产业:全市野生驯化人工栽植面积6.25万亩,年产量9.5万吨,主要集中在青龙县,主要品种以北苍术、五味子、黄芪、黄芩、枸杞、黄精、柴胡、丹参为主。全市现有中药饮片加工企业1家,鲜切及烘干初加工企业4家,主要品种有北苍术、黄芪、黄芩、丹参、柴胡等中药饮片、鲜切片及枸杞、五味子、黄精等烘干产品 。基本形成了以青龙县木头凳、龙王庙、三星口、大巫岚、青龙镇为重点的中药饮片及粗加工基地,涌现出了秦皇岛同盛医药有限公司、秦皇岛元正农业科技开发公司、秦皇岛满药本草药业有限公司及青龙满族自治县建友种植合作社等一批中药饮片及初加工龙头企业,其中秦皇岛同盛医药公司中药饮片生产被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青龙县是河北省十大道地药材产业县、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22年荣获河北省“十大冀药”品牌称号。“青龙北苍术 道地好药材”获河北省区域公用品牌,“祖山柴胡”“都山党参”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药材龙头企业与以岭药业、神威药业、天士力集团等国内各大药企已经建立了长期供销关系,并成功打入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际市场。

畜禽产业:畜牧业是农业主导产业,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生猪产业。年出栏219万头。抚宁连续十七年被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是“国家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区”,昌黎、卢龙、青龙是生猪重点县。抚宁生猪产业现已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经济带动效益明显,为本地养殖业、肉食品加工业拓展了空间,延伸了上下游产业链,提高了生猪产业的综合实力。“抚宁生猪”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河北宏都集团年屠宰能力150万头,高峰时日供北京市场2500头。肉鸡产业。拥有正大公司、中红三融、秦皇岛三融公司3个国家级、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年屠宰加工能力1亿只,带动全市肉鸡出栏4900余万只。青龙县肉鸡饲养量占全市总量50%以上,为全国首批肉鸡标准化示范区。近两年随着高标准肉鸡基地项目的实施,肉鸡规模化养殖和加工能力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羊产业。年出栏227万只。燕山绒山羊被认定为国家地方品种,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是我市首个自主挖掘并通过国家鉴定的地方原生品种。肉牛产业。年出栏14万头。昌黎吉丰公司万头肉牛生态养殖场,被评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是我市高端肉牛行业的标杆,已建成的6万头肉牛屠宰、精品肉分割生产线,成为引领我市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毛皮产业:全市饲养量稳定在1000万只左右,带动相关从业人员10万人。我市是全国重要的貉皮生产基地,貉皮总产量居全国前列。昌黎县拥有国内首个毛皮动物种畜场,建有全国最大的专业毛皮交易市场——昌黎皮毛交易市场和昌黎裘皮城。“昌黎貉皮”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昌黎皮毛”为省级区域公用品牌,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休闲农业:紧紧围绕加快打造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发展目标,依托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特色产业,推进农业+旅游健康发展。全市认定57家生态休闲农业示范点,四季休闲农业景点线路被省级推介,连续多年入选数量位居全省前列。2023年海港区-北戴河区滨海风情消夏游入选农业农村部推介的53条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夏季)精品线路,是全省唯一1条;昌黎县红色葡萄酒文化体验游入选58条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秋季)精品线路,全省2条。拥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6个,河北省美丽休闲乡村26个,省级休闲农业精品园区5个,北戴河区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2023年休闲农业接待游客723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近11亿元。


                                                                                                                                                                                                               2024年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