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总体情况


近年来,按照我市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定位和特殊资源禀赋,在农业发展上,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打造“一环一带二区”为目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质量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科技农业,全市初步形成了抚宁生猪,昌黎葡萄、毛皮、黄瓜,卢龙甘薯、肉羊、核桃,青龙板栗、中药材、食用菌、肉鸡,山海关大樱桃以及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集群,以及集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社会化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昌黎旱黄瓜、卢龙肉羊、青龙中药材等11个特色产业入选全省24个特色产业带,青龙土门子镇丰果村(苹果)、昌黎县荒佃庄镇(皮毛)、昌黎县新集镇小营村(黄瓜)3个村镇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全省共22个),昌黎旱黄瓜、海参、马铃薯、卢龙甘薯、山海关大樱桃、青龙板栗、北苍术成为全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昌黎葡萄成为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20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430.62亿元,比上年增长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088元,同比增长7.0%,全市农业经济保持健康稳定发展态势。

一、在种植业方面。秦皇岛现有耕地面积282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330万亩。近年来,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思路,大力调减高耗低效作物种植,蔬菜、果品、甘薯、中药材等一批特色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蔬菜产业,我市是“河北蔬菜之乡”,是京津地区重要的绿色有机蔬菜供应基地,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到52万亩,产量245万吨,形成了昌黎黄瓜、抚宁西红柿、生姜、青龙食用菌等八大特色蔬菜品种。嘉诚集团建成冀东最大的蔬菜产地批发市场,丰科菌业成为北方工厂化水平最高的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昌黎马芳营旱黄瓜被评为“河北省十大地方特色蔬菜”,小江菜社、“双伟”蔬菜被授予“全国蔬菜百强品牌”。果品产业,青龙板栗、卢龙核桃、昌黎葡萄、山海关大樱桃在市场上享有盛誉。青龙是“中国板栗之乡”,种植规模超过100万亩,居全国首位,先后被评为全国“环渤海湾优质果品生产带主要基地县”和全省“百万亩外向型京东板栗出口基地县”。山海关是中国北方大樱桃三大主产地之一,是“中国大樱桃之乡”,近年来,围绕设施高端、品质高端、品牌高端高标准打造了一批示范基地,带动5万亩大樱桃全部使用蜜蜂授粉,不使用任何化学农药。全市葡萄种植面积6万亩,昌黎是“中国酿酒葡萄之乡”,昌黎葡萄小镇成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甘薯产业,卢龙县是“中国甘薯之乡”,是中国种植甘薯品质最好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卢龙县通过调整传统甘薯种植结构,发展鲜食型甘薯种植4.5万亩,市场效益提高了近30%。“卢龙甘薯”被认定为全省区域公用品牌和全市首批地理标志商标。中药材产业,青龙县现有中药材种植面积10万亩,是全省十大道地药材产业大县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北苍术、黄芩、黄芪、五味子等道地药材生产不仅与国内各大药企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而且成功打入日韩以及东南亚等国,备受市场青睐。

二、在畜牧业方面。畜牧业是我市农业第一大主导产业。近年来,围绕畜牧业转型升级,我市大力推进畜禽养殖规模化、集约化、清洁化、标准化发展,抚宁生猪、青龙肉鸡、昌黎毛皮动物、卢龙肉羊4大产业聚集区初具规模。生猪产业,抚宁区是“全国畜牧大县”和“国家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区”,连续十三年被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生猪产业规模位居全省前列。肉鸡产业,我市是国家级商品肉鸡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年出栏肉鸡6000万只,其中青龙县出栏肉鸡3500万只。毛皮产业,昌黎县是全国毛皮动物养殖大县和“中国养貉之乡”,毛皮动物饲养量达到1200万只,稳居全国第一位。依托荒佃庄毛皮交易市场,毛皮动物年交易额突破100亿元。肉羊产业,卢龙县是全省首批肉羊标准化示范区,是全省重要的肉羊育肥基地,年出栏肉羊70万只。青龙绒山羊产业新兴发展,现有存栏52万只,燕山绒山羊品种正在申报入选全国畜禽遗传资源库。

三、在农产品加工业方面。坚持以产业为基础、以龙头为核心,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正在向产业化、品牌化、高端化方向发展。目前,全市拥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64家,其中省级56家、国家级7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连续15年保持全省领先。粮油加工业全国闻名。我市是中国北方地区粮油加工大市,拥有鹏泰面粉、金海粮油等规模粮油加工企业34家,年加工能力在500万吨以上。“金龙鱼”“口福”获中国名牌产品,“骊骅”获中国驰名商标。益海嘉里千亿级粮油加工产业基地项目启动建设。葡萄酒加工业享誉中外。我市拥有与法国波尔多一样的纬度、气候、土壤,产出的葡萄格外甘甜,制出的葡萄酒格外醇香。从中国第一瓶干红酒在我市诞生以来,汇集了长城华夏、茅台、朗格斯等知名企业在我市投资兴业,全市现有葡萄酒加工企业52家,年加工能力达到21万吨,占国内市场份额约30%。华夏集团在我市建成了全亚洲第一大葡萄酒窖,昌黎葡萄酒产业聚集区成为了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全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区。水产品加工业全省第一,依托162.7公里海岸线,建成了全国水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和全省最大的水产品出口加工基地。扇贝、海参、河豚、鮃鱼等特色产品享誉全国,水产品加工量、出口量和创汇额连续多年位居河北第一位。甘薯粉丝加工业全省第一。依托卢龙、昌黎甘薯产业发展,我市拥有加工能力千吨以上甘薯粉丝加工企业140家,产量38万吨,成为了全国最大的甘薯粉丝粉条加工基地。肉鸡加工业领跑全国。在正大集团、中红三融等龙头企业带动下,全市肉鸡加工业自动化、标准化、机械化达到较高水平,年屠宰加工肉鸡8000万只,产值约40亿元。在京津冀地区麦当劳、肯德基、德克士等餐饮市场占比达到30%以上。生猪屠宰量全省领先,在河北宏都集团带动下,全市年生猪屠宰能力超过300万头,年产值25亿元,宏都冷鲜肉占北京市场份额约30%以上。中央厨房模式新兴壮大。依托秦家味、正大食品、在旗豆包、丰禾农业、嘉诚集团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净菜加工、营养配餐、团体用餐、集中配送、食堂托管等新兴服务模式,带动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业、服务业深度融合,满足市民多元化餐饮消费需求,打造秦皇岛“中央厨房”。秦家味中央厨房于202010月开始试运行,总占地面积30亩,总投资1.2亿元,生产车间占地1.5万平米,目前年加工净菜1万吨,生产桶装及盒餐1万吨,年产值约6亿元。

四、在休闲农业方面。休闲农业是我市农业发展的最大特色和亮点。近年来,围绕高品质、高质量、高档次、多元化市场需求,加快推进全市域、全季节休闲农业提档升级,休闲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得到了全面提升。目前,全市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达到50家,其中国家三星级以上园区6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达到24个,其中国家级8个、省级16个。北戴河集发新投资2.2亿元,打造北方地区唯一“中国农业公园”,昌黎葡萄小镇、北戴河区西古城村获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多条精品线路入选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2020年,全市休闲农业从业人员达到4.2万人,带动农户7万户,接待游客近1000万人次,社会总收入达到22亿元。


                                                                                                                                                                                      2021年5月30日